那些不该上市的上市公司
这两天闲着没事,翻看了一下股吧,赫然发现,竟然有一个“立立电子吧”,还配上了股票代码002257。一瞬间,我有些茫然,难道,近十年前上市未果的立立电子,通过各种公关手段,最终还是取得“真经”了?我立刻打开炒股软件,输入代码,确认了这是虚惊一场。
2021-03-07,立立电子发布招股意向书,正式启动IPO程序,拟定公开发行2600万股。随后,立立电子迅速且顺畅地进入上市程序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多个媒体开始发布调查文章,质疑立立电子掏空已上市公司浙江海纳(000925,现改名合众科技)。经过监管部门调查,立立电子案件浮出水面:立立电子是浙江海纳子公司宁波海纳的子公司,就是说,立立电子是浙江海纳的孙公司。立立电子把浙江海纳的核心资产、主要盈利、所有骨干全部腾挪过来,重新打包,进行二次上市!
一件物品卖两次,这已经是大忌,更何况,浙江海纳是一家上市公司,其所有权应该归属公司全体股东,而不仅仅是归属公司高管。立立电子瞒着所有中小股东,将公司资产腾挪之后重新兜售,这种赤裸裸的盗窃行为,让爷公司病入膏肓,却让孙公司“蒸蒸日上”。更为关键的是,立立电子所有高管都持有立立电子原始股,爷孙两家公司的董事长都是李立本。另外,案件还牵扯到一家大型公募基金易方达,当发行价确定之时,该基金投资总监江作良的妻子瞬时身价过亿。
万幸的是,随着监管层抽丝剥茧,最后给予立立电子叫停上市程序惩处。可是,我们不禁疑惑:如果媒体不把立立电子事件给捅出来,那立立电子不就这样堂而皇之上市了吗?真是如此,广大股民不但要承受浙江海纳大跌带来的损失,促使一帮人成为千万甚至亿万富翁,还要间接成为立立电子盗窃行为的“帮凶”,简直可怜至极。
事后,立立电子被认定为中国证券史上首例“募集资金到位、但IPO最终被否”的公司,其所募集资金将按发行价加同期存款利息返还投资人。不过,据我所知,也就仅限于此了,涉及案件的关键人物:立立电子董事长李立本和易方达投资总监江作良,都没有因此而得到惩罚。鲜为人知的是,这位号称“易方达基金教父”的江作良,在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期间当任过证监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发审委委员。
近十年之后,江作良的大名又被媒体纷纷在键盘上敲出。当然,不是什么好事。“股神”冯小树利用发审委兼职委员的身份,监守自盗,在鱼跃医疗、三川智慧、宝莱特这三只股票上面获得暴利2.48亿。事件爆发,高管出手,冯小树不但要将这2.48亿获利交出来,还要被罚2.51亿元,共计4.99亿人民币。作为“兼职”、“副处级”的冯小树,居然弄出2.48亿的惊天灰色收入,更为关键的是,他如果真能交得起2.51亿罚款,那他究竟有多大的财富?
冯小树和江作良有什么关系?江作良也参与了鱼跃医疗,也获得了上亿的收益。如何获利?2021-03-07,鱼跃医疗实际控制人吴光明,将个人所持3.89%的股权以每股2元的价格转让给一家名为深圳世方联的公司。深圳世方联于2021-03-07成立,股东为彭萍嫦(冯小树的岳母)、刘耘(江作良的大姨子)、朱勤年(保荐机构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的弟媳)、胡丽娟。一年之后的2021-03-07,鱼跃医疗在深交所上市。相似的故事,在三川智慧和宝莱特身上也被上演。可是,蹊跷的是,冯小树除了罚款,没有收到行政处罚,而江作良更是没有得到任何处罚,这,就是所谓的“顶格处罚”?
至于薛荣年,在行政处罚听证会上,江平、应松年、朱少平、郭锋、彭冰,五名国内知名法学家联名呼吁,认为薛荣年不是责任主体,勤勉尽责不应该被处罚,甚至认为“过度处罚或将打击从业热情”。这种混账逻辑,竟然是出自“知名法学家”之口,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!他们难道不担心,如果不对这种监守自盗的恶劣行径进行严肃惩处,广大股民会遭受严重打击吗?
正是在江作良、冯小树们的监守自盗下,正是在所谓法学家的混账逻辑下,中国股市涌现了一大批不该上市的上市公司。
2021-03-07,太平洋证券上市。根据《证券法》规定,新股上市,必须连续三年盈利。而据调查,太平洋证券2004至2006年净利润依次为-1623.40、-20051.26、13192.19万元。3年中只有1年盈利、累计亏损8482万元。更蹊跷的是,太平洋证券上市前的增资扩股明显违法,甚至,太平洋证券连上市批文都没有拿到。就这么一家公司,竟然在上市过程中得到了监管部门、中介机构、交易所一路放行,最后堂而皇之上市。事后,浮出水面的,是原国开行的副行长、前证监会副主席王益。
2021-03-07,万福生科上市。2021-03-07,万福生科发布上市后的第一份半年报,预付账款余额超过3个亿,这对于一家食品加工企业来说,极其不合常理。诡异的是,在2012年上半年,万福生科曾经一度停产。既然是停产,哪来如此巨额的预付账款?监管部门顺藤摸瓜,一查,原来万福生科是一家通过虚增收入、虚构合同、虚增资产、自有资金打到体外进行循环等一系列手段而上市的公司。事后,浮出水面的,是作为保荐机构的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。是的,又是薛荣年。虽然平安证券被暂停保荐资格3个月并罚没7665万元收入,虽然平安证券的两个喽啰被罚30万元并终身禁入证券市场,虽然对适格投资者补偿了近1.79亿元,但不得不说,犯罪成本实在太低。
2021-03-07,万昌科技(002581,现为未名医药)上市。三天后的5月23日,该公司董事长高庆昌坠楼身亡。据悉,在万昌科技上市前夜的4月26日,也就是万昌科技开始招股的这一天,其关联公司山东万昌的股东艾群策向证监会举报,称高庆昌将山东万昌的资产掏空,转移至万昌科技。这起案件和立立电子有些相似,为了上市,掏空了股份制公司;不同的是,万昌科技掏空的是非上市股份制公司。在此之前,高庆昌早有劣迹,两次策划山东华冠上市,都因财务造假被否。事后,高庆昌被认定为自杀。可是,他为什么要自杀?还未等找到答案,万昌科技上市一个月之后的6月20日,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金融办主任齐继增突然因病去世,据说,齐继增在临死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得了肺癌。然后,就只是一些无法证实的坊间传闻了;再然后,万昌科技的壳被未名医药给买走了。
除此之外,曾连年亏损的锌业股份、手握7.4亿现金但仍要上市的康弘药业、成长性存在缺陷的隆鑫通用、上市募集资金后放在银行吃利息的威尔泰、半停产状态下圈钱之后购买理财产品的洛阳钼业……这些公司都被指责“只为圈钱而上市”。此外,范冰冰、刘涛、杨幂等20多个明星,纷纷在新疆霍尔果斯开公司,被质疑“只为上市圈钱”;普陀山、九华山、峨眉山、五台山这四大佛教名山也纷纷筹谋上市,其中,峨眉山已成功上市,其余三家已在上市的路上。这种与佛教清静无为格格不入的喧闹,也被质疑“只为上市圈钱”。哇哈哈集团创始人和董事长宗庆后曾公开抨击:很多公司上市就是为了圈钱,你看很多公司包装得很好,上市不久业绩就变脸,股市并不能体现企业真实价值,很多公司都将老百姓的钱骗走了。
不用将时间跨度拉得太大,仅从2007年大牛市结束之后的这十年时间里,我们的市场就涌现一大批“不该上市但已经上市”的公司。无疑,一大批千万甚至是亿万富翁都已经从中诞生,留下的是一大批没有生机和前景的垃圾股。最后,为这些垃圾股买单的,还是广大散户。比如太平洋证券,2021-03-07上市,到2021-03-07,这5年时间里,业绩始终糟糕,股价始终下跌,散户买了这样的股票,最终亏了钱,难道仅仅一句“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”,就能把责任和损失全部甩给散户了吗?
严进宽出,至少可以确保第一道关发挥作用,整体质量能够得到一定保障;宽进严出,至少可以扫清质量不过关的产品;可是,宽进不出,这种貔貅一样的市场,质量问题如何得到保障?
倒不是没有办法,而且办法很简单,那就是,重罚。比如,香港的洪良国际。当犯罪成本远远大于因犯罪而获得的利益,那些不该上市的公司,就可能不敢上市了。